《直播錄影》【OGSM x HR】 線上個案系列 《顧問式人資的起點:用 OGSM 建立診斷與解方思維》2025/10場
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課程長度約 1.5 小時
2 個課程單元
共有 1 個可下載資源
《直播錄影》【OGSM x HR】 線上個案系列 《顧問式人資的起點:用 OGSM 建立診斷與解方思維》2025/10場
課程簡介
「顧問式人資,不是做更多事,而是做對的事。」
「問題定義比解方更重要,因為錯的問題,永遠沒有對的答案。」
「會診斷,才有資格設計解方。」
《顧問式人資的起點:用 OGSM 建立診斷與解方思維》
🎙 主講人|陽光農農 池皓農老師 (OGSM 協會 秘書長/認證講師+顧問)
一、課程定位|為什麼 HR 需要顧問思維?

一句話定位本課程:這是一堂把 HR 從「做事」推升到「創造價值」的課。
二、學習目標|這堂課你能帶走什麼?
完成這堂課,你將能:
- 重新定位自己的人資角色:知道自己不是行政支援,而是能對齊組織策略的顧問。
- 掌握 OGSM 的結構化邏輯:把零散的專案化為可檢驗的策略藍圖。
- 學會顧問式思維的兩大工具:
- 架構提問法:用對問題來拆解核心。
- 邏輯檢查法:避免掉入「做很多事卻無法連結價值」的陷阱。
- 用案例練習,實際寫出屬於自己的 OGSM。
- 內化為職涯長期能力:具備「診斷 → 解方 → 檢核」的三步驟,讓你的專案可被量化、可被追蹤,也能被主管看見。
三、課程大綱與模組設計

模組一:顧問式人資的角色定位
- 為什麼傳統 HR 常淪為「任務處理員」?
- 顧問式 HR vs 傳統 HR:差別在「是否能定義問題」。
- 如何從「被交辦工作」轉為「主動創造價值」。
- 真實情境:當公司遇到缺工、績效下滑、流動率高時,HR 若只能被動執行招募,價值有限;若能主動定義為「策略缺口」,就能切入組織決策。
模組二:核心概念——OGSM 作為顧問工具

OGSM 四大元素
- Objective(目標):組織想達到的方向。
- Goals(衡量指標):量化的數字與成果。
- Strategies(策略):要走的路徑與方法。
- Measures(檢核):落地的追蹤機制。
- 為什麼 HR 尤其需要 OGSM?
因為 HR 專案最常被嫌「看不到成效」,唯有結構化才能清晰展現成果。 - 顧問式邏輯:從「模糊的問題」到「可操作的目標」的轉換。
模組三:工具技巧——顧問思維的兩把武器

架構提問法
- 問題不是「缺工怎麼解決?」而是「缺工背後的核心是需求預測錯誤?還是留才制度設計問題?」
- 學會把大問題拆成可診斷的小問題。
- 邏輯檢查法
- 對每個策略問三個檢核:是否能連到 Objective?是否能被量化?是否能持續追蹤?
- 確保專案不只是「活動」而是真正的「解方」。
模組四:案例演練——從問題到解方

案例分析:某連鎖餐飲品牌缺工問題
- 傳統 HR:拼命加班刊登徵才廣告。
- 顧問式 HR:用 OGSM 重新定義 → 目標是「降低人員流動率」,策略包含調整工作設計、引進彈性工時、強化培訓系統。
- 學員演練:
- 針對自己的一個人資專案,嘗試寫出 O 與 G,再討論可能的 S 與 M。
- 對照檢查:專案是否真正與組織目標連結?
模組五:行動總結與課後啟發

顧問式人資的三步驟:
- 診斷:定義問題。
- 解方:設計對應策略。
- 檢核:持續追蹤成果。
- 課後啟發:
- 你的下一個專案,不要急著寫活動計畫,先問自己「O 與 G 是什麼?」。
- 如何在職場中快速建立「顧問形象」。
- Q&A:互動答疑,針對學員專案提供方向建議。
四、課後收穫
- 語言層次提升:能用 OGSM 的邏輯與主管對話,展現專業。
- 價值可見化:讓人資專案能被量化、能被追蹤。
- 思維升級:不再陷入「HR 很忙卻沒人看見」的無力感。
- 長期職涯紅利:具備顧問式思維,是未來 HRBP 與策略夥伴必備核心能力。
五、適合對象
- 想要提升專案影響力的人資夥伴。
- 想從基層 HR 成長為 HRBP 的新世代 HR。
- 新創企業的人資,面臨多工挑戰,卻想要有清晰工具。
- 對策略工具感興趣的知識工作者。
課程內容共 2 個單元•總時數約 1.5 小時
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課程長度約 1.5 小時
2 個課程單元
共有 1 個可下載資源
《直播錄影》【OGSM x HR】 線上個案系列 《顧問式人資的起點:用 OGSM 建立診斷與解方思維》2025/10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