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研習費 (可回看)
NT$500
活動介紹

2025/11場 主題 : 何謂『職場權力地圖』
~ 六種職場權力來源說明 與 職場政治行為決策觀察
🎯 職場政治學 線上系列講座003場
🗓 時間:2025/11/13(四)PM 08:00–09:30
🎙 主講人:世安哥(盧世安)
📍 形式:線上直播(提供錄影回看)



Part 1|開場導入:為什麼要畫權力地圖?
課程主軸
大多數人以為權力等於職位,其實真正掌局的人,往往藏在制度背後。這一章將帶你看穿「組織圖的幻象」,了解職場裡權力的真實流向。
重點內容
- 名義決策者 vs. 實際決策者:權力分佈的落差
- 組織圖與權力圖的差異:表面架構 vs. 實際運作
- 案例故事:當CEO只是蓋章人,而CTO才是真正的拍板者
- 權力覺察的必要性:為什麼看懂權力,比埋頭苦幹更重要
- 互動環節:請學員分享「自己公司裡真正說話算數的人」
學員收穫
學員能重新理解「權力」的定義,開始用觀察者的視角審視組織,建立權力敏感度的基本概念。
Part 2|六種職場權力來源說明
課程主軸
權力並不只有「職位權」,它來自不同的資源與能力。掌握六種權力來源,是理解職場政治結構的第一步。
重點內容
- 強制權力(Coercive Power):透過懲罰或恐懼維持服從,短期有效、長期傷信任。
- 獎賞權力(Reward Power):以獎金、升遷、資源作為誘因,但若失衡,會激化內鬥。
- 法定權力(Legitimate Power):制度授予的職位正當性,常是組織穩定的基礎。
- 參照權力(Referent Power):源於個人魅力與信任,能影響他人情感與判斷。
- 專家權力(Expert Power):建立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的決策話語權。
- 資訊權力(Information Power):掌握資訊流向與時機,決定誰先知道、誰能行動。
延伸應用
案例比較:不同權力組合如何影響同一場決策?
小組練習:畫出你部門內六種權力的分佈雷達圖。
學員收穫
能辨識不同形式的權力,理解自己擁有哪些影響力、欠缺哪些影響力,為後續策略行動奠定基礎。
Part 3|職場政治行為與決策觀察
課程主軸
職場政治並非陰謀,而是決策的日常現場。這一章會教你用「決策觀察」的方法,看懂誰在掌局、誰在被局。
重點內容
權力不等於職稱:別被職銜迷惑
三大觀察線索:
- 會議互動:誰講話全場安靜?
- 資源流向:預算、專案、人力最後流到哪?
- 幕後遊說:誰在會前「關門溝通」?
權力地圖繪製步驟:從資訊蒐集 → 角色分類 → 影響力連線
四大角色分析:支持者、中立者、阻礙者、隱形影響者
策略行動設計:
- 爭取支持者 → 建立共榮關係
- 化解阻礙者 → 轉敵為友
- 善用影響者 → 借力使力
學員收穫
能在真實職場中運用「觀察力」判斷局勢,快速辨識權力重心,並採取策略性互動,而非情緒性反應。
Part 4|如何有效避坑:看懂潛規則與誤判陷阱
課程主軸
在權力運作的環境中,不懂得避坑的人,最容易被犧牲。這一章將幫助你識別常見誤判、學會保護自己。
重點內容
常見職場陷阱:
- 過度透明 → 把真心變八卦
- 好好先生/小姐 → 變成工具人
- 盲目聽從指令 → 被當替罪羊
- 過早站隊 → 錯邊難回頭
避坑三原則:
- 保留資訊:不輕易表態、不過度分享
- 設立邊界:學會拒絕,維持尊嚴
- 情緒控管:冷靜比聰明更重要
實戰演練:分組討論各自經歷的「誤判事件」,分析當時錯在哪、應如何修正。
學員收穫
能夠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清醒,不被情緒操控或關係綁架,逐步培養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自保能力。
Part 5|結語:從識局到制局
課程主軸
最終章將整合前述內容,從觀察者走向策略行動者。真正的職場成熟,是懂得何時出手、何時退場。
重點內容
- 識局:看懂權力地圖,理解局勢本質
- 佈局:選擇關鍵盟友與時機,讓行動具戰略性
- 制局:在複雜權力網中仍能保持價值與原則
- 反思:如何運用權力而非被權力吞噬
「看懂組織圖的人只能守規則,看懂權力地圖的人才能改規則。」
學員收穫
以更成熟的策略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職場位置,成為能影響決策而非被決策左右的人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對這個職場政治學相關文章有興趣的夥伴
可以點擊下列連結 : 《職場政治學》系列文章
講者介紹
研習費 (可回看)
NT$50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