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司擬定遠距辦公政策時,給人資工作者的4個建議

人資小週末

2024年9月19日 下午 3:57

佳文分享

撰寫者:洪千雅 

儘管「遠距工作」這個詞彙已經不新鮮,長期在家的工作者,或管理大量在家工作者的企業在台灣仍不多。實體與遠距辦公不是一時半刻調整得來的工作制度。然而,在社會發展的影響下,遠距工作成為全球企業不得不加快思考的管理模式之一。

實施在家工作制度,最苦惱的必然是企業主,「員工打混怎麼辦」「沒有生產力怎麼辦」,勞資之間互不信任的情況,在這時可能更嚴重。 

接下來提供一些我相關文獻整理的總結,希望能幫助台灣企業順利因應在家工作: 

1. 規定重疊的工作時間,正常吃飯睡覺運動

針對組織該如何協同工作,建議規定重疊的工作時間 ,比方每天下午 1 點到 6 點,避免需要合作的事項因而延遲。在這些時間之外,除了需要即刻解決的緊急事件,盡量避免訊息不斷。老闆應該釋出善意鼓勵員工正常吃飯睡覺、伸展運動,員工也應避免熬夜追劇等行為,大家對自我生活紀律應有一定要求。 主管的心態也須轉變,諮詢公司 Gartner 建議應採「有同理心的管理方式(empathy-based management)」,而非掌控型的監控。

 2. 每日回報工作進度和成果:

老闆安心、員工有動力 從週報變日報、週會變日會,是在家工作制度的必然之一,聽起來繁瑣,但其實對勞資雙方都不見得是壞事, 老闆可藉此掌握員工產出情況,員工也藉此逼迫自己「真的得工作」 。否則從人性的角度,無人看管的工作環境確實很可能讓人不自覺就晃掉一整天。 透過日報確定每天必須有產出,或許還會發現效率事半功倍,因為員工會盡可能的快速完成工作,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好好沖杯咖啡、煮煮飯、做些在家運動增強免疫力。

 3. 定期安排視訊或電話會議,進行有效的組織會議和記錄追蹤

為了做好產品,首先該改善的就是團隊的合作默契。從最基本的工作流程開始, 定期安排面對面會議和電話會議 ,像是每兩周舉行一次主管會議、每月舉行一次全員會議,確保每次會議,大家對產品的價值與想法一致。 每個會議建議設定一位主持人,負責安排議程、主持會議,保證會議在約定時間內結束,並做好會議記錄、凝聚對於後續待辦事項的共識,保持追蹤跟進,並定期向上和老闆回報結果。

 4. 照顧員工心理健康,尤其主管更為重要 

蓋洛普《2022 年全球工作場所報告》顯示,全球工作者有 44% 的人每天都覺得高壓。Google、PwC、星巴克因而提供給員工各式幸福感輔導課程、免費心理健康治療、幫助冥想的 APP 等。 可與提供員工協助方案(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,EAP)的外部單位合作,由專業團隊介入、給予員工心理健康促進服務,另需特別注意主管的身心健康,主管若心理素質佳,能更穩定的帶領該部門員工。 

       總結以上建議,還需要去了解、評估個人特質,遠距工作需要自律、能獨立完成工作、高挫折容忍力、懂得經營生活的人,不是所有人都適合,也會受產業別限制。但撇去遠距辦公議題,如果企業平時就能將以上原則建設好,就能有效強化生產溝通效率。或者,真正施行在家工作後,有些企業會發現,同事生產效率竟然比平時還高。而也可能有些工作者則會發現,原來,沒有辦公室他能做的更好。 

心得:

        遠距辦公對我來說是很新穎、且有吸引力的,但是在台灣目前的企業中是比較少執行的,所以透過這次的整理,了解到目前企業在執行長的困境及疑慮點,也整理出在企業擬定遠距辦公政策時,人資可以注意的四個議題,讓自己從對這個議題有興趣,到期待自己未來可以在企業做轉型時提出良好的建議,制定出合適企業執行的遠距辦公規則。 

參考資料: 

https://sunrisemedium.com/p/280/flexible-working 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9453 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62989

文章標籤

# 遠距辦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