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職場裡漫延孤獨感嗎?給予5個企業改變的建議
撰寫者:洪千雅
大眾近年開始注意到,職場孤獨感(work loneliness)大大影響了醫療成本以及缺勤與流動率。美國醫務總監辦公室(Surgeon General's Office)與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)都規勸雇主,應該採取更多行動來解決職場社交疏離(social disconnection)的問題。然而,雖然相關的意識與努力都在增加,這個問題仍然存在。其實,蓋洛普(Gallup)的2024年全球職場狀況報告(2024 State of the Global Workplace)發現,目前全球員工每5人就有一人在職場上感到孤獨。
對職場孤獨感的錯誤理解
迷思1:只要採用實體工作的形態,就能解決孤獨感。
我們常常聽到高階主管認為,遠距工作是導致員工覺得孤獨、與同事疏離的主要原因。事實並非如此,而且這不該成為要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的藉口。我們知道,面對面互動能產生各種自發的社交活動與共同的經驗,把大家連結起來。完全遠距工作、從未見過同事本人,會讓人覺得孤立。但貶抑遠距工作,把它當成職場孤獨感的元兇,這其實是沒有看到這個問題的細微之處。 舉例來說,雖然我們發現,比起完全實體工作或是混合工作的員工,完全遠距工作的員工的確更為孤獨,但我們也發現,其他因素對孤獨感的影響比工作地點的影響更大,這些因素包括公司提供的社交機會多寡、個人外向的程度等等。我們還發現,不論每週是在辦公室工作5天或只工作兩天,並不會影響員工孤獨感的高低。其實,我們那些高度孤獨的參與者表示,他們前一個月有將近一半(47%)的工作互動是實體進行;由此可見,就算有大量的面對面工作,並不會自動讓孤獨感降低。
迷思2:孤獨感是個人的問題,而不是組織的問題。
雇主不想為員工的職場孤獨感負起責任,還有另一個藉口,就是指稱這是員工個人天生的弱點或缺陷所致,而忽略工作環境的影響。在我們的研究中,許多參與者都提到自己可能在從事某個工作時覺得孤獨,但從事另一個工作則沒有這種感覺,可見環境對社交連結感的影響有多大。
迷思3:有了團隊,就能解決孤獨感。
另一個錯誤的主張,是認為應該讓員工加入團隊以減少孤獨感。哈德里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的馬克.摩坦森(Mark Mortensen)合作研究發現,光是身為團隊的一員,並不能避免員工感到孤獨。其實,若是身為團隊成員,卻沒能得到他們原本預期團隊會提供的親近感,孤獨感反而更強烈。如果團隊認真營造成員之間的彼此尊重與互相依賴,則可能產生強烈的社會連結。然而,光是指派員工加入團隊,不一定能減少他們的孤獨感。
著手應對職場孤獨感
基層主管與中階主管可以發揮重大作用,促成增強或減弱社交連結。有些時候,員工希望上司做到的事情其實很簡單。例如,有一位本身屬於高度孤獨類別、負責員工醫療福利的行政人員提到:「主管可以鼓勵員工有更多團體討論……確保大家都熟知彼此,以便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知道能找誰。」但我們認為,若要真正根除孤獨感、建立連結,應該要有更全面的方法,其中包含主管應採取的以下幾個步驟。
1. 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。
如果領導人能明確而積極地示範無法容忍什麼事情,員工就會明白自己的擔憂會被聽見,且會被認真對待。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,因為被策略專家帶來的優異成果所蒙蔽,但這最後會對團隊文化造成的傷害,本來可能導致更高的代價。
研究顯示,如果員工覺得自己的意見有被聽到,組織就能獲得更好的成果。
2. 讓工作流程保有餘裕。
要打造緊密的關係,需要耗費時間與心力。員工若是一直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工作上,就沒有時間進行關鍵的互動,以建立信任、互相了解與親近感。
聘用充足的人力及調整工作流程,讓員工有時間進行必要的社交互動,這對組織所有層級的人員都是很重要的事。
3. 簡單的情境改變。
一直以來,心理學家持續研究歸屬感的成因與解法。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葛瑞格.華頓(Greg Walton)2011 年提出「明智的干預」(wise interventions)的心理學策略,透過簡單但有針對性的干預手法,幫助個人改善行為、情緒與生活狀況。
舉例來說,若新進員工認為自己是少數群體,與團隊格格不入,沒有歸屬感,公司可以做的「明智干預」包含:新人培訓、闡述企業文化,或是設立導師制,使新人遇到問題不會孤立無援。
想提升其他人的歸屬感,使用的干預方式,應與情境有關,他提出「情境營造」法,也就是藉由改變某種情境,來影響其他人。
4.創造友善連結文化。
從組織的文化,可以看出它認定哪些事情是可接受、有價值的。遺憾的是,許多感到孤獨的參與者都說自己的工作環境「有毒」「有敵意」「有偏見」,並提到各種說謊、惡意八卦、小圈圈、展現偏見行為的狀況。有如此負面的暗潮洶湧,員工就不可能發展出緊密連結的關係。
經理人必須好好檢視自家組織的文化,根除那些會破壞員工社會連結的模式。想知道企業文化是否有益於人際關係,方法之一就是詢問員工是否覺得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,上司和同事會「挺他們」、努力提供協助。
5. 讓社交活動簡單有效,且積極邀請參與社交活動。
就算已經有一套精心設計的社交架構,組織還是有可能無法吸引那些最孤獨的員工來參加。可惜的是,孤獨的人對於受邀參加社交活動常常態度很謹慎,因為不相信別人會真的歡迎、接受他們——科學家把這種行為稱為「適應不良的社會認知」(maladaptive social cognition)。相較於低度孤獨組的參與者,高度孤獨組的參與者表示自己對於活動的投入熱情沒那麼高。換句話說,就算提供社交機會,孤獨的員工也可能裹足不前。
好消息是,只要專門針對這些員工真誠地提出邀請,通常能夠突破一開始的抗拒心態。沒有人喜歡被逼著去參加得要「強顏歡笑」的活動。話雖如此,針對個人持續邀請,能夠好好讓那些原本不情願參與的員工把握住職場上的社交機會。
結語:
職場孤獨感是個流行病,但要解決並非難事。只要能夠保持溝通的暢通、改變文化價值觀、讓工作系統有餘裕、做出明智的干預、定期舉辦簡單但有效的社交活動,就有可能改善員工的社交連結,進而讓全體員工更快樂、更健康、更有生產力。
以下是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/23447/were-still-lonely-at-work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books/view/69209
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/19114/are-you-enabling-a-toxic-culture-without-realizing-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