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學歷通膨時,比文憑更重要的事

人資小週末

2025年9月30日 上午 5:49

佳文分享

學歷通膨是什麼?

所謂「學歷通膨(Educational Inflation)」是用通貨膨脹的概念形容學歷,表示雖然學歷本身的水準沒有明顯提升,但獲得該學歷的人數不斷增加,導致其在市場上的價值與社會認可度逐漸減弱的情況。而在台灣,這樣的現象已成為職場的常態,攻讀研究所不再是少數菁英的選擇,而被越來越多人視為求學的必經之路,依據內政部統計,至112年底台灣的大學學歷人口為624.6萬,擁有研究所學歷者也高達177.6萬,高教率達到57%,攀升至全球第二。

學歷膨脹對台灣求職環境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:一方面,企業收到的履歷上,學士學位已不再稀缺,碩士學位也逐漸「普及化」,該如何有效區隔人才,成為企業正面臨的挑戰;另一方面,求職者也困擾於其投入時間和金錢成本換取的學歷,在出社會後,卻並不一定能換得理想的工作機會與薪資。

-

為何仍有許多人選擇攻讀研究所?

雖然學歷的價值在下滑,仍有不少比例的人願意投入時間和經濟成本去完成碩士學位,常見的原因如下:

  • 延後就業壓力:當整體經濟前景不明,或個人還沒準備好進入職場時,繼續升學的選項能提供一些緩衝時間。
  • 強化履歷競爭力:對許多公司而言,學歷依舊是最直觀的「敲門磚」,且對於長期職涯發展有所助益。這亦是許多人進入職場後又選擇重新回到校園的主要原因。
  • 專業深化的期待:尤其在醫學、法律、工程、商管等領域,不少學生確實希望透過研究所課程,獲得更深入的知識與專業工具。
  • 同儕的影響:在身旁同儕都選擇繼續升學時,形成隱形的社會壓力,導致生涯規劃尚不明確的部分群眾可能選擇就讀研究所。

攻讀更高的學歷本身是件好事,但若只是盲目的追求文憑,就容易落入文憑主義的圈套之中。對於有求學意願的學生而言,應以「目標導向選擇」,在釐清自己就讀研究所的目標後再投入成本。如此,將能為自己帶來更多效益的同時,避免成為「為讀而讀」或「不得不讀」的族群。

-

對於企業用人的影響?

學歷通膨的主因是源於台灣在 1996至2011年間的高教擴張,大學從 38 所擴增到116 所,同時專科改制成技術學院與技術學院改制成科大。而在高等教育的普及,和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文憑主義作用下,青年勞動力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點後延,再加上少子化問題,使得人才的招募愈漸困難。

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與氛圍之下,企業端應先翻轉傳統觀念,重視能力而非文憑,求職者才不會一味追逐高學歷,唯有如此,才能有效提升青年勞動參與率,並為台灣因高齡化與少子化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現況,注入新的人才動能。

HR 的應對與轉變

龐寶璽博士曾在文章中提及:「如果一個國家或企業特別強調學歷為招聘與升遷的指標,代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。」

亦即人力資源部門在招募前應先對職缺進行準確的工作分析,若是部分工作技能或知識能夠透過教育訓練提升,則此非為甄選時所要評斷之項目。所以,面對學歷不再能夠完全代表一定知識或技能的現在,人資不能再用「文憑」作為唯一判斷標準,而需要進行多面向調整:

  • 導入技能導向的招募機制:不只是看學歷,而是設計情境測驗、技能驗證、作品集審查,藉此評估候選人的真實能力。
  • 關注軟實力與潛能:適應力、跨部門合作、學習動機,這些軟實力往往比學歷更能決定人才的長期表現。所以人資人員在招募時,是否能辨識這些「隱性能力」更為關鍵。
  • 建立教育訓練制度:當學歷已不再能作為能力保證,公司內部應建立完整教育訓練制度去培訓員工,持續強化全體員工技能,確保人才能滿足組織需求並與組織同步成長。
  • 建立多元化績效評核與回饋機制:若僅以學歷判斷能力,容易忽略員工的實際表現或能力。企業應導入明確且多元的績效指標,並透過持續回饋與公平的獎酬制度,引導員工更注重長期價值的展現。

-

學歷膨脹不是「學歷不重要」,而是「學歷不再足夠」

對求職者而言,單純追求學位可能無法保證未來的優勢;對企業而言,依賴學歷篩選也可能錯失潛力人才。所以,在這個知識普及、競爭多元的時代,人資及企業都需要意識到:學歷仍是入門的基礎篩選條件,但真正決定人才價值的,是能否在工作中創造成果、持續成長。

當我們把「學歷」從唯一指標,轉換成「多元評估的一部分」,才能真正走出學歷膨脹的困境,真正擺脫學歷迷思,並建立更健全、更符合現代社會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。

-

撰文者:郭宇媃

參考文章: 

  1. 研究所就學數10年跌9%從「全民瘋讀」到「該讀不讀」
  2. 大專校院概況統計(113學年度)
  3. 台灣「高教率」全球第二!學歷還值錢嗎?4張圖看懂就業趨勢 - Cheers快樂工作人
  4. 學歷重要嗎?人資觀點 - 傑報人力資源服務集團
  5. 觀點投書:學歷通膨,文憑主義下的高等教育 | 評論 - 風傳媒
  6. 高教學歷貶值與階級複製──企業應打破學歷迷思 提昇青年勞參率

文章標籤

# 招募# 教育訓練# 學歷膨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