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職業倦怠啟示錄:遠距時代的壓力應對指南」

人資小週末

2024年11月25日 下午 5:03

人資小百科

隨著科技的進步,現代社會的節奏越發緊湊,競爭日益激烈。特別是後疫情時代,遠距工作的普及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,壓力變得難以釋放。若置之不理,負面情緒可能逐漸累積,最終演變為職業倦怠,不僅危及個人健康,還可能損害組織效率及員工穩定性。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員工如何及早識別並應對倦怠?領導者又該如何協助員工管理壓力,實現雙贏?

什麼是職業倦怠

職業倦怠(Burnout)是一種由長期的工作壓力或不滿意職場經驗引起的心理、生理和情緒狀態。通常發生在對工作感到疲憊、失去動力,或對職業成就感下降的情況下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職業倦怠定義為「與職場相關的現象」,它並非是醫學上的疾病及明確的心理健康診斷,而是一種慢性狀態。CNBC雜誌將倦怠症狀分為3大特徵:

1.生理症狀: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。

2.情緒症狀:易怒情緒增加、對生活失去動力。

3.行為症狀:暴飲暴食、酗酒、拖延、逃避社交,甚至疏離人群與工作效率下降。

倦怠的五大主因

職業倦怠不單與工作年資相關,更與個人的經歷階段密切相關。或許深入探究倦怠的根源,有助於對症下藥。《換日線 Crossing》專欄揭密倦怠背後可能隱藏以下5大原因:

1.靈感倦怠:重複性工作消磨靈感與熱情。

2.目標倦怠:對難以達成的目標感到挫敗,或因KPI過於單一而失去挑戰性。

3.孤獨倦怠:長期處於「碰到問題沒有人可以問」、「不知道該怎麼問」的無助感當中,缺乏可諮詢或交流的對象。

4.能量倦怠:情緒耗竭超過心理負荷,時常覺得心累。

5.感受倦怠:自我價值模糊,感到能力受限卻無法突破。

倦怠五階段

調查顯示,若未能有效解決職業倦怠,將帶來高昂的代價,除員工流動率,也可能出現隱性成本,包含敬業度降低、生產力下降。對於個人層面,若能盡早發現,才能在它成為慢性問題前就得到解決,及時停損。《Health》雜誌提出「倦怠五階段」,用來識別自己是否已掉入倦怠陷阱:

1.蜜月:對新工作、額外任務充滿熱情。

2.壓力開始期:感到停滯不前,發現工作佔用比預期更多的時間。

3.慢性壓力期:沮喪感、壓力感增加。無力感出現,變得憤世嫉俗和冷漠。

4.倦怠期:持續感到失敗、不適任等悲傷情緒經常出現,逐漸對自我產生懷疑,也正式陷入倦怠。

5.習慣性倦怠:若長期未從倦怠感中恢復,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。

如何緩解職業倦怠

-個人層面-

在負面情緒出現時,通常我們會選擇做點其他事情轉移心情,但在工作中很難隨心所欲臨時切斷。在這種情形下,到底該如何擺脫職業倦怠?可以從調整思維與實踐行動開始:

l調整思維

1.著眼更遠的未來:通常職業倦怠都是突然且持續一段時間,可以將目光拉遠,從人生角度切入,倦怠在人生線中只是一個小點,放眼未來,專注於長遠的目標,重新審視再出發。

2.建立壓力應對機制:壓力是觸發職業倦怠原因之一,大部分人在面對壓力時選擇忍耐、或是逃避,但更好的方式是接受壓力,並正視它,建立應對機制,有效與壓力共存。

3.思考公司的制度及福利:多數人在面對倦怠時,會先回頭檢討自己,但卻忘了或許是外在環境不完善而導致。因此別忘了,在思考倦怠問題時不妨切換客觀角度,觀察是否是公司制度出了問題!

l實踐行動

1.把瓶頸「專業化」:將困難問題拆解,讓工作細節可視化,並依照難易度將目前工作進行排序,簡單的繼續維持,困難的則是思考能否將它「專業化」。

2.雙向檢視:在制定工作目標時,要雙向性地隨時檢視自己的狀態是否能跟上,了解自己為何而戰,保持動力,隨時進行彈性調整。

-組織層面-

因職場的過度疲累,心累成為影響員工工作績效成效的關鍵原因。作為企業端到底該如何因應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雜誌、以及Bloomberg提出以下解方:

l自我覺察與引導:

在面對員工問題時,領導者需對自我情緒、壓力負荷有清楚的了解,才能有效引導員工進行自我覺察及突破。以下問題能幫助領導者針對現況進行自我審視及提出應對措施:

1.我的工作、生活中有哪些讓我特別感到壓力的因素?

2.哪些底層原因(信念、價值觀、生活經驗等)驅動我對壓力的反應?

3.我的行為反應為自己和團隊帶來什麼樣的影響?這是我想看到的結果嗎?

4.在第一項壓力因素中,哪些是無法改變的限制性條件?哪些是可排除的阻礙?

5.我可以做些什麼(或少做些什麼)來降低「心累」,迎向更健康的我?

l同理的對話氛圍:

為領導者創造空間,讓他們用正向方式描述自己如何面對心理健康的挑戰,讓員工勇敢正視負面心理狀態,表達他們的困難及需求,建立支持性組織氛圍,積極聆聽和正向反饋,消除羞恥感促進心理安全文化。以下提問為領導者可用於與員工的晤談中:

1.你可以用幾個形容詞,來描述你現在的感覺嗎?

2.在哪些事件中(包括哪些人、哪些情境、行為),讓你有上述的感覺?

3.這些感覺,在你的工作、生活中是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?

4.如果你可以改變一件事,那會是什麼?為什麼?

5.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支持?

l重塑工作場域:

關注有害的工作場所和行為,同時系統性重新思考組織系統、激勵措施、工作期望和團隊環境,打造包容性、支援個人學習及成長的文化,推動個人成長、學習發展計劃,實施技能再培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職業倦怠並非僅是個人問題,更是反應組織文化與管理方式的挑戰。面對倦怠,個人應從思維調整與行動落實著手,而組織則需致力於打造支持性文化與心理安全環境。值得注意的是,領導者的角色不僅限於解決問題,也包含如何成為員工心理健康的推動者與榜樣。身處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,職業倦怠的管理不僅關乎個人福祉,也直接影響組織競爭力。唯有個人與組織攜手努力,才能在壓力中找到平衡,實現身心健康與效能的雙贏局面。

撰寫者:張永怡

參考文章

1.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careers/blog/3016436

2.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17769

3.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/23115/burnout-coaching-questions

4.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115428

5.https://t-cacc.com/2024/08/30/tired-of-work/

6.https://sponsored.bloomberg.com/article/mckinsey/addressing-employee-burnout-how-to-get-it-right

文章標籤

# 職業倦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