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募像談戀愛 : 不是滿分人才就能匹配上滿分公司,HR與用人主管的思維大不同
「明明我的學經歷、能力都不輸其他人,為什麼最後錄取的卻不是我?」
在求職過程中,你是否也曾經浮現這樣的疑問?其實,這並不是少數人的困惑。 有時候,你落選並不是因為不夠好,反而是因為太過優秀;有時是性格與團隊氛圍不合;有時,純粹只是緣分未到。那麼,HR 與用人主管在面試時到底在看什麼?而身為求職者的你,又該如何判斷這家公司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? 接下來,我將帶你從 HR 與用人主管不同的思維角度,理解「招募像談戀愛」的真諦,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家「命定公司」。
一、 HR到底怎麼想?
俗話說「一個蘿蔔一個坑」,在招募開始前, HR通常會先與用人主管對焦職位需求、招募動機、人才標準等細節,確保釋出的職缺描述能夠精準吸引到合適且優秀的人才。履歷篩選過後,求職者便會進入第一階段的 HR 面試。
想像一下,你走進面試會議室,HR 笑著請你入座,心裡想的卻不只是「你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」。對 HR 而言,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一個「進來就能留下來」的人。
要理解 HR 的思維,可以從他們的 KPI(關鍵績效指標)出發。對 HR 而言, 招募的價值不僅是「找到人」,也在於提升到職率、留任率,並降低離職率。
• 到職率:反映招募效率。
• 留任率:顯示企業吸引與留住人才的能力。
• 離職率:衡量人才流失的狀況。
尤其在缺工日益嚴重的環境下,企業花費大量時間與成本找到人才,卻在一年內離職,這些投資最終都會成為沉沒成本。因此,HR 作為第一道把關者,除了檢視求職者是否符合基本的能力與條件,也會特別留意「人格特質、價值觀、個性是否與企業文化契合」。因為即便你能力滿分,若與團隊氛圍背道而馳,再多的培訓或福利也難以維持長期合作。換句話說,對HR 來說「找到適合的人」永遠比「找到最厲害的人」更重要。
二、用人主管的用人法則?
與 HR 的思維不同,對用人主管而言,「找到最厲害的人」往往才是首要考量。對他們來說,專業度與立即勝任力是最重要的標準。
當用人主管向 HR 提出招募需求時,通常意味著部門正面臨人力缺口:
• 需要有人立即上崗,分擔團隊龐大的工作量;
• 必須補上業績壓力下的一環;
• 或是在關鍵流程中缺一不可,急需有人即刻遞補。
因此,用人主管更在意的是:這位人選能否帶來直接價值?是否能用最少的時間培訓、最少的資源投入,就立刻「上手」並創造績效? 換句話說,HR 著重「適合度」,而用人主管更看重「即戰力」。
三、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命定公司?
通常願意投遞履歷,代表你在看過職位描述後,認為自己能力與職位需求相符。但若最後沒有走到錄取,很可能其他競爭對手在所有硬實力的面向上都與你極其相似,想要勝出多半問題出現在「軟性層面」——性格、價值觀、細節準備等。想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「命定公司」,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:
1. 知己 _ 認識自己
在求職前,先釐清自己的性格、價值觀與優勢,舉例來說 :
• 如果你偏好穩定、不習慣知識分享,進入強調「學習型文化」的企業, 可能會覺得格格不入。
• 如果你有跨領域的經驗,對於追求深度專業的職位可能是劣勢;但若是跨部門溝通或重視創新的角色,這反而會成為獨特優勢,為企業帶來更多可能性。
2. 知彼 _ 了解企業
求職不是「亂槍打鳥」,而是「有的放矢」。善用企業官網、媒體報導、官方 LinkedIn、公開資訊,了解公司的願景、文化、挑戰與團隊氛圍。這能幫助你判斷該公司是否與你的價值觀契合,同時也讓你在面試中展現準備與誠意。
3. 注重小細節_展現用心
履歷與面試表現,往往決定了第一印象。
• 與其使用千篇一律的履歷模板,不如加入企業配色,或在自傳中巧妙融入企業的slogan或願景,這些小巧思能讓你更「對味」。
• 面試服裝、妝容同樣是關鍵訊號,如果企業文化偏正式保守,那麼專業穿著是必須的,妝容則是乾淨有氣色即可;如果文化輕鬆,展現得體而自然。
這些細節能讓企業感受到:你不只是投了一份履歷,而是真的做過功課,並且能夠融入他們的團隊。
四、結論
「明明我很優秀,為什麼最後錄取的不是我?」——這個疑問,幾乎是每個求職者都曾經面對過的心情。但事實上,落選並不等於不夠好,而是因為在職場 上,「適合」往往比「優秀」更重要。
HR 的思維是:能不能找到一個不只會來、還願意留下的人;用人主管的考量則是:能不能找到一個能立即補上缺口、立刻帶來價值的人。這兩者看似不 同,但交集的核心都是——找到最適合的人才。而這個「適合」,包含了能力、 經驗,也涵蓋了價值觀、個性與文化契合度。
對求職者而言,真正的挑戰不是「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厲害」,而是「找到一個自己能長久發揮、並且真正認同的舞台」。當你開始懂得先認識自己,再理解企業,並透過細節展現你的用心,你就能更快找到那家屬於你的「命定公司」。
所以,別因一次次的落選而懷疑自己,更不要急著迎合每一家公司。求職就像戀愛,重點不是讓所有人都喜歡你,而是找到那個與你最契合的對象。只有當雙方價值觀與期待一致時,合作關係才能長久而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