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遷,是留才還是逼走人才?HR須了解的兩個風險與三道防火牆

人資小週末

2025年8月15日 上午 8:06

人資小百科

一、升遷導致的矛盾現象與核心問題

升遷,不只是職位的變動,更是員工衡量組織是否公平、是否看見自己價值的試金石。對 HR 來說,這是一個關鍵的信任事件:一旦升遷過程缺乏透明度,或讓員工覺得標準不一致,不僅影響當事人,也會在團隊中種下不滿與猜疑。反之,如果升遷流程公開、標準一致、回饋清楚,哪怕有人暫時未獲提拔,也會認同決策的公正性。

在多數企業中,升遷是肯定員工努力、激勵士氣、鞏固忠誠度的象徵。然而,ADP 研究所公佈的數據卻呈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:

首次升遷不到一個月就離職的比例,高達 29%,反而高於未升遷員工的 18%。

圖片來源:ADP Research Institute

這意味著,升遷不一定能留才,反而可能成為離職的催化劑。這個現象對 HR 是一個警訊—升遷並非單一的「獎勵行為」,而是會牽動一連串包含團隊士氣、人才流動、甚至組織文化的行動。

更重要的是,升遷直指 HR 管理中的兩個關鍵心理因素:

1. 組織公平感(Organizational Justice)

  • 程序公平(Process Fairness):員工認為升遷決策流程透明、一致,且有合理標準。
  • 分配公平(Distributive Fairness):員工認為升遷結果(誰升了、誰沒升)合理且符合貢獻。

2. 正確評價感(Recognition & Validation)

  • 升遷是一種公開的績效認可,會直接影響員工對「自己價值」的判斷。
  • 如果員工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忽略,容易引發心理契約破裂(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),進而降低投入度與留任意願。

因此,HR 在設計與執行升遷制度時,除了考量職位需求與績效數據,更必須守住公平性與評價感這兩大心理關卡,才能讓升遷真正成為組織與人才雙贏的契機,而非潛在的離職導火線。對人力資源而言,這不僅是流程管理,更是人才策略的佈局與風險控管。

.

二、升遷的兩面刃:解讀背後的心理動機與組織風險

當升遷成為人才流失的觸媒,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心理因素與管理盲點。HR 必須正視兩種主要的升遷風險情境:

1. 被升遷者的「陣亡」困境

某科技公司在產品部門提拔了一位明星工程師為團隊主管,但未提供相關管理培訓課程或導師支持。短短兩個月後,其因為無法應對團隊衝突與跨部門協作壓力,決定轉職到另一家開出更高薪、管理職務更清晰的新創公司。

  • HR 面臨的關鍵風險

1) 缺乏升遷後的安定期管理與培訓,導致高潛力、高績效人才因無法適應新角色而流失

2) 高績效員工一旦離職,知識斷層與士氣低落的影響將迅速擴散,對團隊穩定性與專案進度造成嚴重衝擊

3) 組織在人才培育上的前期投資付諸流水,甚至影響外部雇主品牌形象

這凸顯了組織在肯定人才後,未能提供足夠的「軟著陸」機制,導致新晉升者被動陷入困境,最終選擇離開。

  • 管理啟示

1) 安定期計劃:升遷後的前 90 天,設計結構化培訓與導師制度,幫助新上任的人員適應新環境

2) 滿意度追蹤:人資分別於 30/60/90 天安排 HR check-in,提前發現被升遷者的壓力點與資源不足之處

.

2. 未被升遷者的「心寒」效應:升遷一人走三人

一家零售企業在年度升遷名單中有四位候選人,最後挑選其中一位業績突出的新人晉升為店經理,而非資深且績效穩定的老員工,公司後續未解釋原因,也沒有提供員工未來發展路徑。另外三位業績穩定、服務評價優良的資深員工覺得不被尊重,幾週內先後遞出辭呈,帶走了多年累積的顧客資源。

  • HR面臨的關鍵風險

1) 團隊公平感嚴重下降,產生內部對立與不信任感,員工可能質疑組織的決策標準與價值觀

2) 人集體流失,不僅造成人才斷層,更嚴重損害組織穩定性與市場競爭力

3) 工的心理契約破裂,引發「靜悄悄求職」(Quiet Quitting)或消極怠工,影響現有工作表現,並秘密尋求外部機會

4) 高潛力人才在缺乏成長機會或透明溝通下流失,對組織的未來人才庫造成長期損害

這種情況下,升遷決策成為了一場「一個人的勝利,多數人的失落」,其漣漪效應可能遠超想像。HR 必須體認到,升遷是資源的再分配,必須兼顧「上」與「未上」員工的心理感受與職涯發展。

  • 管理啟示

1) 團隊氛圍影響評估:在升遷決策會議中納入對團隊士氣與關鍵人員留任風險的評估。

2) 透明回饋機制:升遷結果公布後,安排一對一回饋會議,解釋評估標準與差距

3) 橫向發展路徑:對暫時無法升遷者,提供跨部門專案、輪調、外部進修,維持動力與留任意願。

.

三、HR 的人才永續「三道防線」:建構成功的升遷系統

🔺防線一:精準的「時機」掌握與人才佈局

對於想留住關鍵人才的企業而言,晉升的時間點至關重要。若晉升太早,員工可能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足夠信心或尚未準備好承擔新職責,導致適應不良;太晚才動作,則有可能員工早已萌生去意,已物色好新工作。尤其當員工長期覺得自己不受重視,已開始尋找外部機會時,此時獲得升遷,讓其更改履歷上的頭銜、替他在履歷上加分,反而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新工作。

某傳產的一位副理曾主動向公司爭取升職,然而直到一年後才獲得批准,那時他早已動念離開。更糟的是,升遷帶來的薪資與職位並未符合他的期望,因此在新職位上工作沒多久,他便轉往另一家公司,並順利拿到更高的職銜、更優渥的薪水。

HR 應主動分析人才池,預判關鍵人才的發展需求與在離職風險,將升遷納入接班人計畫,在「對的時間」給予「對的機會」,甚至創造機會。

🔺防線二:絕對的「公平」機制與透明溝通

公開評估標準與流程,並在升遷後向所有候選人提供評估回饋

1. 公佈相關評估文件與標準

將升遷所依據績效指標與評分方式整理成文件,並在內部系統或員工手冊中公開。這不僅能確保程序透明度,也能讓員工在平時就明白達成升遷的條件,減少「不知標準為何」的挫敗感。

2. 事前說明與事後回饋並行

在升遷評核前,HR 可舉辦簡報或工作坊,向候選人解釋評估流程與權重。評選結束後,不論是否獲得升遷,都安排一對一回饋會,詳細說明評估結果、優勢與待加強之處,讓員工知道下一步的努力方向。即便暫時未獲提拔,也能認同決策的公正性。

🔺防線三:全面的「配套」支援與安定期管理措施

1. 升遷前深度對話

在正式任命前,安排由 HR 與直屬主管共同參與的會議,向員工清楚說明新職位的職責範圍、目標期望與可能的挑戰。同時討論員工認為所需的資源與支援,確保心理與實務準備到位。

2. 系統性培訓計劃

升遷前後規劃一系列培訓課程,包括領導力、跨部門協作、績效管理等,針對新職位需求加強能力,補足技能缺口。

3. 90 天適應期 KPI與持續關懷

設定前三個月的短期目標(例如完成團隊組織調整、建立跨部門溝通機制、達成特定專案里程碑),並分階段檢視進展。有助於員工獲得快速成就感,也方便主管與 HR 追蹤適應情況。

HR 角色:確保員工升遷後的關鍵適應期內,提供固定頻率的一對一會談(例如每兩週一次),以便即時解決挑戰、調整方向。HR 也要持續關注員工的工作壓力、團隊互動與資源落實情況,必要時介入協調,確保配套措施真正落地。

.

四、升遷的策略性管理:從流程到組織能力

🔸升遷的本質是一場資源再分配,會同時影響個人心理、團隊氛圍與市場競爭力。

🔸真正的關鍵,不在升遷這個動作本身,而在於升遷前的判斷與升遷後的管理。

🔸成功的升遷管理,不僅是 HR 的職能,更是組織的戰略性投資,需要系統性思維與高階主管的共同承諾。

HR 的任務,不僅是協助選出最適合的人選,更要確保整個升遷過程兼顧公平性、時機、支持系統與團隊氛圍,並建立從人才招募、績效管理、人才發展、到接班人計畫的完整鏈條,確保升遷能順暢地為組織提供所需的人才。

下一次參與升遷決策時,請記得同時檢查:

  1. 這是最佳的晉升時機嗎?(包含對員工與組織而言)
  2. 我們準備好足夠的資源與支持了嗎?(培訓、導師、心理建設)
  3. 團隊能承受這個變化嗎?(考慮未晉升者與團隊士氣)

只有把升遷視為組織的戰略性投資,並以更宏觀、前瞻的角度,將升遷管理打造成真正的人才加速器與組織成長引擎,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,實現永續發展。

.

參考文章

幫員工升遷,反而加速了離職?調查顯示背後 3 大原因

沒被升遷的員工很難受!主管做到 3 件事,部屬才不會充滿怨念

升遷一個人,氣走3個同事!給主管、人才的職涯反思:要看懂真正的「局」

文章標籤

# 晉升# 升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