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移工成為供應鏈風險:從巨大 WRO 看 HR 能做的事

人資小週末

2025年11月3日 下午 1:12

佳文分享

一、巨大事件快照

2025924日(美東時間),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對巨大集團(Giant Manufacturing Co., Ltd.)發布「暫扣令」(Withhold Release OrderWRO):凡是在台灣製造、準備輸往美國的自行車、零件和配件,都必須在邊境被扣留,不能直接放行。依據《美國關稅法》,禁止任何「涉及強迫勞動」的產品進口美國。
翻成營運語言就是:你的貨雖然生產完了,但現金收不到、客戶拿不到、交期全部亂掉。

CBP用的門檻不是「法院判決有罪」,而是「合理懷疑」(reasonable suspicion)已有強迫勞動跡象。對巨大案來說,被指向幾個面向:移工是否被迫負擔高額仲介費(債務束縛)、是否過度加班、是否被不當扣薪、是否住在擁擠或條件不佳的宿舍、是否因弱勢身分而無法拒絕這些安排。
也就是說,美國現在把「移工待遇」視為供應鏈條件,而不是公司內部的人資問題。

巨大並沒有選擇硬槓。公司公開表示:一方面會向CBP正式提出撤銷申請,另一方面已啟動修正,包括「零招聘費/零仲介費」(由公司吸收招募與仲介成本,不再把費用丟給移工)、改善宿舍條件、導入第三方稽核,以及規劃對現有移工進行回溯補償,把過去他們為了來台工作而付出去的仲介費等成本還給他們。

台灣政府也被捲進來。經濟部和勞動部公開說,這不只影響一家公司的單一訂單,而是關係到「台灣是不是一個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」。他們說會協助企業釐清國際規範,並通案檢視用工狀況,因為如果類似疑慮變成常態,接下來可能不會只有巨大被點名。

二、WRO為何而來:強迫勞動的「可偵測指標」

美國CBPWRO不是憑印象說「你對員工不好」,而是根據一套早就國際化的檢查邏輯。國際勞工組織(ILO)列出11項強迫勞動指標,用來判斷一段勞動關係是否逼近強迫:包含濫用弱勢、欺瞞(招募時承諾和實際不符)、限制行動自由、隔離、威脅恐嚇、身心暴力、扣留護照或證件、扣薪或拖欠薪資、債務束縛(高額仲介費讓勞工背債上工)、惡劣或過度擁擠的住宿條件,以及過度加班。

在巨大案裡,CBP指出的疑慮主要集中在五個面向:

  • 勞工是否背債來上工(債務束縛)。
  • 有沒有不當扣薪或延遲給薪。
  • 工時和加班是否已經超過合理範圍、實際上沒辦法拒絕。
  • 住宿條件是否擁擠、管制過嚴、影響人身自由。
  • 管理端是否利用移工語言/身分上的弱勢,讓他們不敢說不。

重點是:很多狀況其實就是日常管理細節,而不是血汗工廠才會出現的極端畫面,例如:

  • 合約只有中文或英文,員工看不懂還是被要求簽,會被視為「欺瞞」。
  • 主管說「護照放我這裡比較安全」,可能被認定是限制行動自由。
  • 宿舍人太多、門禁嚴、買東西要報備,可能被視為惡劣生活條件或隔離。
  • 加班表上寫「自願」,但大家心裡知道不能拒絕,會被當成過度加班。
  • 仲介費先由勞工墊,再從薪水分期扣回,會被視為債務束縛+扣薪。

HR來說,這代表「強迫勞動」已經不只是刑案級別,而是「你能不能即時拿出證據說:我們不是這樣在用人」。

而這些證據,全部都跟HR直接有關,集中在四個環節:

  1. 招募與報到:員工是不是花錢買到這份工作?合約他聽得懂嗎?
  2. 工資與工時:加班怎麼批?薪資怎麼算?扣款說得清楚嗎?
  3. 住宿與生活:宿舍安全、衛生、行動自由是否合格?
  4. 申訴與補救:員工可以匿名投訴嗎?會不會被報復?你有沒有留下處理紀錄?

CBP的訊息其實很直接:撤不撤WRO,看的是你能不能把這四塊的一手紀錄打包給我,而不是你發不發聲明說你「重視人權」。

三、HR可執行的「零強迫勞動」治理路徑

到這裡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:在下一次CBP敲門、WRO直接卡你貨之前,HR到底能先做好什麼,放在檔案櫃裡當保命證據?我們能做的至少有三件事,而且這三件事全部都已經出現在巨大事件裡。

1.招募端:讓員工「不必買一份工作」
國際買家第一眼看的是:你的人力是怎麼進來的。所謂「債務束縛」就是移工為了進工廠,被迫先付高額仲介費、簽證費、交通費,甚至借錢,進場就背債,之後只能聽話、加班、吞掉不合理規定。這已經被視為強迫勞動的核心警訊。

HR要做到的標準很具體:招募相關花費由公司買單、留下付款憑證;不准再用「之後從薪水慢慢扣回來」這一套;護照在員工手上,不是被管理者「代保管」;勞動契約提供員工聽得懂的版本(母語或逐條口頭說明存檔),而不是叫他在看不懂的中文或英文上簽名。

巨大事件後,企業開始公開承諾「零招聘費」並擴大到現職移工,意思就是:我們不是靠員工背債在堆產能。這一步其實就是在切斷未來被指控「債役式用工」。

2.回溯補償:把舊帳處理乾淨
現在國際客戶不只問「你現在合不合法」,還會問「那些正在幫你出貨的人,當初是不是用有問題的方式被帶進來?」
所以第二塊是「回溯補償」:

  • 盤點目前的外籍勞工,誰曾被收過不該收的費用、被迫超時、被迫住在擠爆或管制過頭的宿舍;
  • 一個一個把那些費用還回去,並留下金流紀錄;
  • 同時把住宿條件拉到能說得出口的水準,必要時請第三方稽核。
    這聽起來像在承認以前有問題,但在國際供應鏈語言裡,這其實是談判籌碼:我們不是否認,而是已經修正,並且有付代價。這一點會直接影響WRO能不能被撤、訂單會不會被抽掉。

3.申訴+證據:準備好「可以直接交出去的檔案」
現在的標準不是「我重視員工權益」,而是「我隨時可以把紀錄攤開」。在被要求說明時,你要能即時拿出:

  • 費用紀錄:近一年新進移工裡,有沒有人自掏仲介費?答案最好是0%,而且有憑證證明是公司負擔。
  • 補償進度:哪些在職員工已拿回以前被收的錢?補了多少?補到哪一批?
  • 工時與加班:哪幾個單位長期卡在工時警戒線?加班是不是名義「自願」、實際不能拒絕?
  • 住宿檢查:宿舍的安全、衛生、隱私、進出自由,最近一次稽核結果是什麼,缺失多久內修完?
  • 申訴與保護:員工申訴平均多久結案?申訴後有沒有人被調班、降時數、被「關切」?公司內部除了公告1955專線,有沒有自己的匿名通道,並留下處理紀錄?

如果這些東西是日常在跑(而不是事後拼湊Excel),公司面對客戶、投資人、甚至海關時,講的就不是「我會改善」,而是「我已經在控管,這裡是證據」。這差別,往往就是訂單會不會留下來。

四、預防架構:不是滅火,而是常態營運的一部分

我們不該把「避免被下WRO」當成一個危機回應計畫。應該是把它拉上管理日常,像財報、像交期控管一樣,變成公司營運必須被追蹤、被稽核、被呈報董事會的東西。這個日常可以拆成四層:Policy(政策)→Process(流程)→People(人員)→Data(數據)。四層都要留證據,因為CBP在評估是否撤銷暫扣令時,看的其實就是「證據包」而不是「你態度好不好」。

1. Policy(政策):把底線寫死,不是開記者會講漂亮話
第一層是公開承諾。公司要把幾條「不能踩」的線,寫進人權政策和供應商行為準則,白紙黑字,而不是只存在內部簡報。核心通常是這幾條:

  • 招募零付費:移工不需要自己負擔仲介費、簽證費、體檢費、交通費,這些都由公司出。
  • 不得沒收護照或居留證,不能用「幫你保管」為名限制人身自由。
  • 工時要在合理範圍,加班必須能拒絕。
  • 宿舍必須安全、衛生、可自由進出,而不是用住宿在管理人。
  • 申訴可以匿名、用自己的語言,且不得報復。

2. Process(流程):把高風險環節寫成SOP,並留下足跡
第二層是流程化,因為未來不是你口頭說「我們有改善」就好,而是你要把證據丟出去。

至少這幾件事要有標準流程、標準紀錄:

  • 招募:跟誰合作?哪些費用由公司支付?付款憑證放哪裡?
  • 報到:新進移工是否拿到自己看得懂的契約?如果是口頭或錄影逐條說明,檔案放哪裡?
  • 住宿:宿舍消防、衛生、隱私、門禁自由度多久稽核一次?缺失多久內要修?修繕前後的記錄在哪?
  • 工時與加班:誰能批?上限多少?員工拒絕會不會被懲罰?薪資單對不對得上打卡紀錄?
  • 申訴:誰收案?多久回?誰調查?怎麼結案?有沒有語言支援?

3. People(人員):把第一線主管也變成合規防火牆,而不是破口
很多踩雷,長在最日常的一句話。例如:「護照放我這裡比較安全,不要亂跑丟了」這在國際標準裡,是扣留證件、限制行動自由。
或是「這週真的很趕,大家先撐一下,我再幫你補」——如果員工實際上沒有拒絕的空間,這會被視為強迫加班。

也就是說,受訓的不只是HR。本來負責排班的線長、管宿舍的總務、接觸仲介的窗口、在現場翻譯的人,全部都要知道現在什麼話、什麼做法,會被美國買家視為「強迫勞動證據」。
同一層還有「申訴不報復」的文化。台灣有1955外籍移工申訴專線,全年無休、多語、免費。公司內部要明確保證:提出申訴的人不會因此被調班、減時數、邊緣化。因為如果員工覺得投訴等於自殺,他就直接跨過你,把問題丟到主管機關或客戶那邊,事情馬上變成品牌與出口層級的危機,而不是內部小案。

4. Data(數據):把「移工待遇」變成可視化指標,像看庫存一樣盯

  • 你近12個月新聘移工裡,有沒有人自己付仲介費?比例多少?
  • 你已經補回過去被收走的費用多少?覆蓋率多少?
  • 哪些單位的工時長期貼在警戒線上?
  • 宿舍最近三次稽核有哪些缺失?多久內修完?
  • 匿名申訴平均多久結案?有沒有報復個案?

CBP在處理暫扣令時,會要求看到薪資紀錄、加班紀錄、宿舍稽核紀錄、補償金流、申訴處理紀錄。這些不是「內控報表」而已,老實說,它就是你能不能說服對方「我們值得繼續被下單」的本錢。

五、結語

巨大案其實把整個遊戲規則攤開了:移工怎麼被對待,已經不只是「內部管理問題」,而是「你的貨能不能順利出口」的問題。這也把 HR 從後勤,推到最前線——不是只管招募和勞資協調,而是直接在守公司的交期、訂單、現金流、品牌信任。接下來國際客戶要的,不只是你產線穩不穩、技術強不強,而是「我能不能放心把訂單放在你這裡,而不會被說你是靠壓榨在撐成本」。所以 HR 的角色,說白了就是一件事:把這份信任,做成制度、做成證據、做成日常營運的一部分。

-
撰文者:劉士華

參考資料:

1.   巨大集團回應美國CBP暫扣令:持續落實人權承諾,積極展開申訴程序https://www.giantgroup-cycling.com/news/31CzH75Nx8wRbXpe

2.   美國海關暫扣巨大機械產品涉強迫勞動疑雲https://www.trademag.org.tw/page/newsid1/?id=7921392&iz=6

3.   捷安特遭美祭暫扣令 巨大宣布2重點「零招聘費擴大至現職移工」https://finance.ettoday.net/news/3050693

4.   巨大集團回應CBP發布暫扣令(WRO)進度說明https://esg.giantgroup-cycling.com/prresponse01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5.   國際勞工組織「ILO強迫勞動公約指標」譯文https://www.immigration.gov.tw/5385/7445/7535/49049/49215/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6.   國際品牌商力推移工「零付費」改革,台灣廠商和仲介跟得上嗎?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migrant-workers-zero-placement-fee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7.   Giant begins reimbursing migrant workers for broker fees

https://focustaiwan.tw/business/202510160022?utm_source= chatgpt.com

8.   美國海關暫扣巨大機械產品涉強迫勞動疑雲https://www.trademag.org.tw/page/newsid1/?id=7921392&iz=6&utm_source=chatgpt.com

文章標籤

# ESG# 零強迫勞動# 移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