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倡議到制度-DEI在台企業的實施現況

蘭老師+紀老師

2025年5月7日 上午 8:04

人資小百科

📌前言

    「多元、公平與共融」(DEI)正逐步從理念走向制度,成為企業衡量內部文化韌性與人才永續策略的核心指標。《2025台灣企業員工大調查暨TOP50企業DEI分析報告》針對台灣近千位企業員工、四大產業與15家金控公司進行調查與實踐觀察,不僅建立起台灣企業DEI指數的最新標準,更呈現員工實際感受與制度落差的溫度計,儘管「喊口號」的企業不在少數,但員工是否真正感受到平等、是否願意表達自身處境、制度是否具備包容性,才是本次報告欲揭示的核心課題。本篇文章將依據調查內容,從員工視角出發,解析當前的共融現況、企業制度作為與挑戰。

🔍一、員工態度的轉變:從「沉默忍耐」到「敢於發聲」

    最令人矚目的趨勢之一,是員工對於職場歧視與霸凌事件的反應態度正大幅轉變。報告指出,面對歧視與霸凌時,選擇「向上反應」的比例在三年間大幅提升了24.6個百分點,從18.9%上升至43.5%。這項變化意味著職場文化正朝向更開放、透明的方向發展,員工對表達自身處境的信任感也正逐步建立。

    然而,這並不代表「心理安全感」已經普遍建立,實際上,報告指出仍有高達41.2%的員工認為「職場中不宜主動揭露自己的身心狀況」,雖然較去年(2024)的10.6%顯著下降,仍顯示心理健康議題仍是台灣企業DEI實踐的難點之一。此外,當員工感受到「公司沒有歧視與排擠」時,其留任意願將提高10.2倍,進一步凸顯心理安全感與歸屬感對組織穩定與信任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可以看出,單靠DEI宣示與「友善職場」標章並不足以創造具信任感的文化,主管的日常作為——是否能聆聽、是否能同理、是否能及時處理問題——才是推動變革的關鍵槓桿。

🔍二、跨世代職場下的壓力爆表:高倦怠指數與適應斷層

    報告指出,台灣員工的「工作倦怠指數」高達36%,為亞洲之冠,甚至位居全球第一,這不僅是一項警訊,更反映出企業在支持員工身心健康與組織調適力上的重大落差,近年來,隨著世代交替與科技變革的加速,Z世代進入職場、中高齡員工延長工作年限,兩大群體在價值觀、技能需求與工作方式上出現明顯斷層,形成新的管理挑戰。

    報告數據指出,年輕世代對心理安全感的敏感度更高、對數位學習與公平升遷的期待也更為強烈,他們期望工作環境能…

...

請先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