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數字說話-如何用ROI衡量教育訓練的影響
撰文者:黃若芸
指導老師:羅華美
你是否曾經參加過公司安排的培訓,結果結束後發現自己學到的東西沒機會用,或者沒多久就忘光了?企業投入大筆資金進行教育訓練,但這些課程真的有效嗎?這時候,就需要ROI(投資報酬率)來幫忙算一算,看看這筆投資到底值不值得。
在業界,任何投資都要講求回報,教育訓練也不例外。企業高層最關心的問題通常是:「這些課程到底能不能帶來實際成效?錢是放到聚寶盆?還是丟進無底洞?」本篇文章就來聊聊,如何用ROI來衡量教育訓練的影響,讓數字說話,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。
ROI 在教育訓練中的應用
ROI(Return on Investment, 投資報酬率)是衡量投資是否划算的指標,基本公式如下:
ROI=(訓練方案的總效益-訓練方案的總成本)/訓練方案的總成本×100%
舉例來說,這就像是健身計畫。你投資時間和金錢並報名健身房,請了私人教練、買了蛋白粉,目的就是希望體態變好、體能提升。如果你堅持訓練幾個月後,體脂降低、肌力增加,整體狀態都變好,這就是你的「回報」。教育訓練也是如此,收益不只是金錢上的回報,還包括員工的技能提升、離職率降低、工作效率提高等等。因此,在衡量ROI時,別忘了那些看不見但重要的「隱形收益」。
The ROI Methodology:專業的評估方法
ROI Methodology由Jack Phillips將Kirkpatrick提出的四層次模式中再多增加一個層次,透過五個層次來衡量訓練的影響力,這五個層次就像是一個精密的過濾系統,層層遞進,確保訓練的影響不只是短暫的學習,而是能夠替企業帶來長遠的價值。
Level 1:評估反應和確認行動 (Reaction & Planned Action)
這是最基本的評估層次,主要是了解學員對訓練的主觀感受。企業通常會透過課後問卷來收集回饋,例如:
ü「講師講解是否清楚?」
ü「課程內容是否符合你的期待?」
這些回饋雖然有參考價值,但單靠滿意度高低,是無法衡量訓練是否真正產生效果。
Level 2:學習成效 (Learning)
第二層則是評估的是學員到底學到了什麼。透過測驗、案例分析、實作練習等方式來衡量,例如:
ü「培訓後,員工對新軟體的操作熟練度提升了多少?」
ü「學員能否準確解釋所學概念?」
這個階段確保學員有吸收內容,但僅學會知識而已,並不代表員工會應用。
Level 3:評估在工作中應用的情況 (Application)
第三層則是在評估學習後,學員是否真的把新技能應用在工作上?也就是在評估訓練移轉的程度,確保訓練轉化為實際行動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第三層及第四層容易發生訓練效果遞延(Time Lag Effects)的狀況,故需要更長的延遞時間才能看到員工行為或組織績效的改變。
評估方式可以包括主管觀察、工作績效數據、回訪訪談等,例如:
ü「學完銷售技巧後,業務員在客戶談判時是否使用新策略?」
ü「管理課程結束後,主管是否更頻繁地給予員工回饋?」
如果學員學得很開心,但回到工作崗位後卻沒有任何改變,那麼訓練價值就非常的有限。
Level 4:業務影響 (Business Impact)
這個層次會關注訓練對企業的影響,透過數據來評估是否帶來實際業務效益,例如:
ü「培訓後,生產效率是否提升?」
ü「客戶滿意度是否上升?」
ü「錯誤率或退貨率是否下降?」
這階段的評估主要是以數來來佐證訓練的影響性,通常需要更客觀精細的數據分析,才能衡量訓練對公司整體績效的影響。
Level 5:投資報酬率 (ROI-Return on Investment)
最後一個層次則是會更進一步地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,來提供可量化的訓練投資回報數據。讓我們來看看案例吧!
某科技公司在導入新技術時,發現工程師對新技術不熟悉,導致專案進度嚴重延誤,於是公司投入200萬元,安排一系列專業培訓,並進行ROI分析。且為了確保這些成效來自訓練,而非其他外部因素(如市場變化或設備升級),公司採取以下措施:
1.對照組比較:將受訓員工與未受訓員工的績效數據進行對比,確保變化與訓練相關。
2.階段性測試:在訓練後不同時間點(1個月、3個月、6個月)測量績效指標,以確保成效持續存在。
3.訪談與調查:訪談相關主管與工程師,確認專案效率提升是否與訓練內容相符。
經過對比與分析,如果實驗組因訓練之挹注,促使專案達成效率提升和產品品質改善的目標,同時每年額外創造了500萬元的公司營收,那麼其ROI的計算可示意如下:
ROI=(500萬-200萬)/200萬×100%=150%
意即每投入1元的訓練費用,就能產生1.5元的回報。看來,這絕對是筆相當划算的投資!
但也不是所有訓練的ROI都可以這麼直觀。例如有些「領導力培訓」或「團隊溝通表達課程」這類軟實力的課程或訓練,短期內較不可能用數字衡量,這時,企業可以透過員工滿意度調查、360度評鑑回饋等方式,來評估訓練的長期影響。
看完上面的介紹,你一定會想說:「那,要如何制定教育訓練ROI呢?」我們將步驟拆解如下:
運用SMART原則來設定具體目標,並找出關鍵指標 (KPI)
想像你正在參加健身訓練,目標是減掉5公斤,這樣你才知道該如何追蹤體重變化。同樣的,教育訓練也需要設定明確目標,例如「業務員銷售額提升10%」、「新系統導入時間縮短 20%」,如此才能確保訓練成果。
蒐集數據,時時追蹤變化
就像健身時量體重,不可能運動一次就期待馬上變瘦,而是要定期記錄變化。教育訓練也是如此,不能等課程結束後才來評估,而是要持續追蹤。例如,業務訓練前後,成交率有沒有明顯提升?客服人員的客訴率有沒有下降?數據會說話,因此,別忘了記錄它們!
計算訓練的整體成本
這不只是課程費用,還包括員工上課時的工時成本(上課時不能工作也是成本!)、教材費、設備租賃及其他庶務行政等等的費用,甚至,我們還需要考慮到被消耗掉的「機會成本」,也就是說,如果某些人沒來上課,可能會遞減的價值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健身,但最終體重跟體脂不減反增,這就是「投資報酬率」嚴重失衡的例子。
分析數據,算出ROI
把收益跟成本放進ROI公式裡一算,就能知道這場訓練到底值不值得。如果ROI是正的,那麼恭喜你,這筆投資是划算的!如果是負的,那麼企業可能需要調整訓練內容或方式,就像健身計畫沒有效果時,可能要調整飲食或運動方式一樣。
ROI理論與現實的挑戰
ROI是企業衡量培訓成效的重要指標,但在HR實務中,真的能精準衡量訓練的影響嗎?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有點頭痛的問題:
所有訓練都能量化嗎?
有些訓練像是「數據分析技能提升」,可以透過績效指標來直接驗證成效,但像是「領導力發展」這類課程,影響往往是間接的。我們要怎麼把「團隊信任感提升」轉換成數據?這類影響,可能需要搭配質性研究方法,例如訪談、焦點團體,甚至透過行為觀察來補充數字分析的不足,而不是僅依賴ROI計算公式。
訓練移轉與成效需要時間,但企業希望馬上看到結果!
HR常遇到管理層的靈魂拷問:「這筆訓練投資什麼時候看的見成效?」然而,許多培訓需要時間沉澱,例如企業導入管理職能相關訓練後,團隊職能的提升可能要3~6個月才會明顯反映出來。如果只用短期數據來判斷訓練成效,很可能得出錯誤結論。
績效提升,真的全靠訓練嗎?
當企業業績上升,我們能說這完全是因為員工參加了訓嗎?還是因為市場環境變好、產品本身更受歡迎?這些受到外部環境而產生的變數,可能會讓ROI的計算變得更複雜,因此,在設計ROI評估時,也必須搭配對照組、時間序列分析,或是其他質性方法,補充數據分析無法捕捉的細節,使ROI評估更全面、更具說服力。
結語
企業在檢視教育訓練的成效時,往往看到的是投資報酬率,但卻未曾關注不投資教育訓練所造成的損失—也就是說,本文在鼓勵企業運用客觀的方式評估訓練效益時,前提是希望企業應將訓練本身視為是對未來長達的明智投資,而要確保這筆投資產生的實際回報,能善加利用ROI的觀點來進行全面的衡量。ROI不僅能幫助我們量化結果,更能讓企業了解訓練的實質成效,並根據這些數據來調整策略,使得教育訓練的價值最大化,讓我們不僅關注「學了什麼」,更能關心學員「學了之後所帶來的改變」,從個人到組織全體的方方面面,才能真正讓教育訓練發揮其價值。
參考文獻
教育訓練影響評估工具-ROI投資報酬率之計算
https://mymkc.com/article/content/24591?utm_source=chatgpt.com
『訓練』到底有沒有效?你不可不知的訓練評估模式! ~一次搞懂『訓練成效』與『訓練評估』的意義
https://www.bic-service.com/tw/modules/news/article.php?storyid=178
人力資源管理-企訓篇 第六章 成果與評估
「投資」人才有賺有賠:如何評估訓練成效,降低影響變數
https://ehr.104.com.tw/edm/Events201905/newsletter/NL19May.html
發揮ROI的力量:企業培訓的投資報酬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