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P在台灣的發展現況:企業落實狀況與未來趨勢
什麼是EAP?
員工協助方案(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,簡稱EAP)是一項由企業提供的支持計畫,目的在於協助員工解決個人或工作相關的問題,提升其心理健康和工作表現。簡單來說,就是企業提供給員工的一種心理健康與職場支持系統。核心目標是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及生活上的困擾,提升幸福感與生產力。服務通常涵蓋心理諮商、壓力管理、職涯發展建議,甚至財務與法律諮詢。
這套制度最早來自美國,當時主要針對酒精與藥物濫用的員工,後來慢慢發展成更全面的員工支持系統。在國外,EAP制度已具有相當程度的普及,許多企業甚至將它視為提升員工滿意度的標配。然而,在台灣,這樣的概念還在發展中,且並非所有企業都願意投入資源來推動。下文將針對台灣企業推行現況及EAP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。
台灣企業推行現況
在台灣,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重視員工心理健康,並導入EAP。不過,真正落實 EAP的企業大多集中在大型上市櫃公司、外商公司或金融機構,例如:台積電、聯電、統一企業、聯華食品、台電、國泰世華等知名企業。這些公司擁有較豐厚的資源設立完整的員工關懷計畫,EAP推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:
- 設立心理健康部門:像台積電這類大型企業,常設有內部心理諮詢師,甚至有專門的員工關懷部門。
- 與外部機構合作:有些企業選擇與心理諮商機構、醫療機構合作,提供員工免費或優惠的心理諮商服務。
- 彈性推行:如提供員工壓力管理講座或是設立匿名意見箱,讓員工可以提出心理健康相關的需求。
🌟企業端案例
台積電採用「三級預防與照護模式」促進員工心理健康,包括:
- 初級預防:透過多元主題教育講座、課程和工作坊,協助員工強化心理素質與壓力管理能力。
- 次級預防:每位員工每年可獲得5小時的免費心理、法律、財務等外部顧問諮詢服務,並透過年度健檢問卷關懷壓力感受較高的員工。
- 三級預防:提供綜合諮商、醫療、生活與工作支持資源,協助員工回到穩定狀態,提升心理韌性。
此外,台積電近年擴大EAP服務範疇,增加合作機構與夜間與假日諮詢時段,每年逾千人次受惠,顯示企業在員工心理健康方面的積極投入。
然而,EAP之整體普及程度仍有待提升,特別是在中小企業,原因很簡單——成本與效益考量。對於企業而言,他們更關心短期的業績,對於「看不見」的員工心理健康層面相對較不願意投入資源。因此,企業在推行EAP時,也常面臨以下挑戰:
資源限制:可能缺乏足夠資金聘請專業人員或提供長期的員工心理支持。
員工參與度低:由於亞洲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,許多員工可能會擔心,若使用EAP服務,會不會被認為「心理有問題」,進而影響升遷或人際關係,進而不願意主動參與EAP。
成效難衡量:企業主希望看到立即的投資回報,但心理健康改善通常是長期的過程,無法像銷售數字一樣量化。加上管理層可能對EAP的運作和效益缺乏充分理解,導致推行困難。
除此之外,或許部分民眾認為小公司層級較少、工作內容較單純,員工壓力可能較低。但實際上,小企業的資源有限、工作職能多元化,其實也容易使員工面臨高壓環境。例如:一家新創公司可能要求員工身兼數職,工作繁重,工時長、壓力大,導致員工流動率升高。因此,EAP不僅對大型企業重要,對小型企業同樣具有價值。
EAP的未來發展趨勢
📌社會現況:職場壓力升高與心理健康意識提升
近年來,隨著全球經濟變動迅速與遠端工作模式興起,加上通訊軟體的發達,工作與休息時間界線模糊,職場壓力有增無減。根據勞動部調查,約60% 以上的上班族曾因工作壓力影響身心健康。此外,心理健康問題逐漸被視為企業管理的一環,提升員工福祉已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。
📌主要發展趨勢
- 政府推動力度與相關補助:
- 政府開始關注職場心理健康問題,例如:勞動部已陸續推動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補助計畫。
- 未來政府也可能會透過政策誘因,例如:提供稅務優惠或補助,或媒合NGO提供免費的心理健康資源,來鼓勵更多企業導入EAP方案。
- 數位化EAP崛起:
- 隨著科技的進步,數位化EAP服務應運而生,例如:透過AI聊天機器人,員工可以隨時獲得心理健康建議,而不必擔心被主管或同事發現自己正在尋求幫助。
- 線上心理諮詢服務,讓員工能夠透過手機App進行匿名諮詢。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家新創企業在推動這類服務,如「遠距心理諮商平台」或「AI心理健康助手」,這些新科技有望打破傳統EAP的服務門檻,讓更多企業可以負擔並導入這些系統,同時讓員工更方便地獲取心理健康支持。
結論與建議
員工協助方案之所以日漸受到重視,其原因在於有愈來愈多的學術報告與研究顯示,EAP不僅能提升員工滿意度與生產力,促進員工身心健康,使其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,同時降低離職率,還可幫助員工學習壓力管理技巧,利於減少職場衝突,提高團隊合作效率。此外,透過關注員工心理健康,有助於建立良好形象,改善工作滿意度與員工忠誠度,進而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
EAP 在全球已發展成熟,成為提升員工福祉、減少職場壓力的重要工具。台灣雖然仍處於發展階段,但隨著企業關注度提升、政府推動與科技進步,未來仍具備良好的成長潛力。
✅給企業的建議
- 從小規模開始:企業不一定要一次投入大量資源,可以先從壓力管理講座或線上心理諮詢服務開始推動,再逐步擴展。這樣做的好處在於:風險較低,企業可以逐步適應並調整計畫,員工也能在較少壓力下逐步接受並參與,提升計畫參與度和效果。此外,這樣的方式有助於靈活調整服務內容,根據員工需求和反饋進行優化,並能在擴展前評估成效。
- 營造支持性環境:企業可透過建立「心理健康大使」等方式,透過內部溝通與宣導,讓員工了解心理健康服務並不等於「有病」,而是維持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。
- 靈活運用科技:導入AI聊天機器人、心理健康追蹤APP來輔助員工進行壓力、心理狀態監測等。或與線上心理健康平台合作,提供員工隨時隨地可使用的心理諮詢服務。
未來若EAP成功在台灣廣泛施行,相信能夠讓整體職場環境變得更健康,員工的幸福感與生產力也會同步提升,最終形成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局面!
撰文者:羅予彤
🔗參考資料
-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看過來!以EAP建立完善制度,達成勞資雙贏
- 自助助人:人事人員之員工協助方案需求與意願關係之研究(105 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作品)
- EAP 企業心理健康方案:提升企業生產力與員工心理健康
- 國內EAP實施單位
- 台積電EAP政策